私域流量被一批纯互联网人用所谓的“互联网用户运营的思想”带进了坑里,让整个用户运营的成本很高,最为关键的是造成了组织的矛盾,表现为文化冲突,互联网文化和传统运营的队伍无法协同,各为各的,两张皮。

逻辑很简单:门店有流量,把门店流量转化为数字化的私域流量,然后用互联网的运营用户的方式,想尽一切办法,完成转化,所谓的拉新、留存、转化、复购。
然后,你看到,结果并不理想。不知道是原有企业的KPI所致,还是私域流量运营部门的本位主义,看到的往往是双输的局面。
事情的底层,还有更高维度的逻辑,那就是用户数字化背后的数字化转型的本质,它不应当是两件事,而是一件事,一项战略上的事,很多企业都没有更高维度的看到这背后的底层,只是从众心里,认为我也要做私域流量,把这个当作战术行为,而不是战略行为。
它的本质就是门店的数字化经营,就是上次文章我们提到的扩空间,扩时间,从经营商品到经营用户关系,就是我们定义的超级门店的数字化增长。

因此,私域流量不是过去的拉新、留存、转化、复购这样简单的纯互联网用户运营的粗暴逻辑,而是更高维度的关系维护。有的人,用塑造品牌的说法,也对。
从交易到关系维护,就是从交易到服务,这是有难度的,对组织的能力挑战很大,需要新型的服务后台的能力,通过后台服务价值的创造,赋能给前台,用这个能力变成服务,深化关系,在用户界面上实现用户运营。
这才是传统企业私域流量运营的真正要害,也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根本。这和纯互联网公司的资源系统是不一样的,或者说价值创造系统是不一样的。
文章来源:原创 张兴旺 管理智慧